2025年10月15日晚,由校党委主办、广州商学院图书馆承办、图书馆学生服务委员会组织的2025年下半年第一期“阅缘之夜”阅读分享活动于图书馆怀德堂举行。本次活动共有50名学生参与,现场由五位分享者与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五位分享者分别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领观众深度探寻书籍背后蕴藏的智慧与力量。
第一位分享者谭婷钰同学分享的是东野圭吾写的《恶意》。他从“犯罪动机”与“人性恶意”切入,解析凶手野野口修因嫉妒与扭曲心理,对他人幸福、自我缺陷、社会评价的恶意操控。其深入剖析恶意源于扭曲自尊、童年阴影与病态控制欲,强调该书打破推理小说动机惯性,直面人性幽暗。最后,他呼吁警惕生活中的恶意种子,以理性、同理心和善意对抗人性之恶,引发听众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窥见了人性缘法中复杂阴暗的一面。然而,缘法有暗便有明,人生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享者谭婷钰
紧接其后,第二位分享者蔡俊英同学分享了《追风筝的人》。她从“背叛与救赎”的双线出发,解析阿米尔因懦弱背叛哈桑,成年后重返阿富汗赎罪的心灵之旅。她指出书中人性的挣扎:对自我懦弱的逃避式背叛、对童年创伤的迟来式直面、对人性复杂的包容式接纳。“追风筝”既是童年游戏,更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凸显了勇气、责任与爱的内涵。最后,她呼吁直面内心的“懦弱与愧疚”,以行动完成自我救赎。此次分享引发了听众对友谊、救赎和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和她分享的《追风筝的人》,结下一段关于愧疚、救赎与希望的善缘,共同聆听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缘分之诺。

分享者蔡俊英
第三位分享者张轩溥同学带来的书籍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张同学从“成长启示”与“人生主题”两大维度切入,结合书中主人公小哥白尼的经历,解析了书中传递的几种人生思考:在困境中保持尊严,在迷茫中持续发问,在交往中体会友谊的真谛,并在舅舅的引导下,逐步理解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关联。随后,张同学进一步探讨了书中关于“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哲学命题,并联系现实,指出真正的勇气并非逞强,而是直面内心、承担责任、关怀弱者。最后,他引用书中名句“无论处在多么艰困的时代或是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作为结语,鼓励大家保持反思、勇敢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分享者张轩溥
第四位是劳琪淇同学,劳同学分享的是蔡崇达的《皮囊》,她从“皮囊的桎梏与灵魂的突围”切入,解析书中对生命、亲情与自我的深刻叩问。劳同学聚焦书中阿太、母亲等人物故事,呈现皮囊(肉体、身份、世俗眼光)对灵魂的束缚,以及灵魂在挣扎中寻求的突围——如阿太“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的生命态度,母亲在现实困顿中对精神追求的坚守。她指出,《皮囊》以真实的生命叙事,让读者看见皮囊之下灵魂的褶皱与闪光。分享最后,她呼吁大家思考“如何在世俗的皮囊里,让灵魂保持温度与锋芒”,引发听众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共鸣。一段直面身体、故乡、亲情与命运的深刻缘分,看看这副“皮囊”之下,藏着怎样的灵魂因果。她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最后豁然开朗的自如。生命之缘虽然沉重,但也总有温暖的相遇。

分享者劳淇淇
最后是周紫晴同学分享的《第七天》,周同学聚焦书中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的精神困境,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如何通过守护书籍、坚守思想,在“第七页”这一象征着个体记忆的微小载体上,对抗集体性的遗忘与虚无。她指出,《第七页》最动人之处,在于揭示了即便在最压抑的环境中,个体对知识与尊严的渴望也无法被彻底磨灭。分享最后,她呼吁大家珍视个体记忆的价值,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第七页”,引发听众对历史与自我的深度思考。结下一段奇特的缘分,在余华笔下荒诞而又温情的彼岸世界里,通过阴阳两端的故事,让人重新思考了生死的意义。其次,她分享了故事梗概,在讲述的同时插入了自己的想法,为今晚的“阅缘之夜”画上一个回味悠长的句号。

分享者周紫晴
活动步入尾声,现场气氛愈发高涨,观众们踊跃提问,围绕着此前分享中延伸出的“恶意的出现”“为什么而活”“对和平的向往”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讨论。
本场“阅缘之夜”,远不止是简单的书籍分享会,它更像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狂欢。在这里,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阅读分享中获得新知识,认识新朋友,又能在交流互动里突破认知局限,拓宽思维的版图。正如所言,“阅读是无声的对话,分享则让思想的星火汇聚成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学登上“阅缘之夜”的舞台,以书为舟,载梦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