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书香广商

书香广商

2024年11月学校“月读之星”获奖作品展

阅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灵的角落。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领略到世界的广阔与深邃。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与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现在,让我们欣赏11月“月读之星”获奖者的读书心得。

(一)

蔡绵鸿.jpg 蔡绵鸿 经济学院金融学2207

“烂漫不过世间花,慢煮光阴一盏茶。”我常常领悟到智者所说的话:得之泰然,失之淡然。阅读教会了我,人的生命似乎有两次,因为当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时,第二次生命便开始了。阅读让我明白,每个人的人格都不是完美的,但都是独立的思想魂魄,要么疯狂,要么平凡。

每当深夜跌入低谷时,阅读犹如一把大手,将我重新拉回现实。它犹如避风港,犹如救赎之翼。每当疲惫不堪时,我进入阅读的世界,清雅的文字犹如陶渊明诗中的“复得返自然”,朗朗的阅读声犹如白居易所说的“如听仙乐耳暂明”。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我认为确实如此。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尽人生百态,看尽世间的繁华与兴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细细品味百味人生,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十一月的风雨兼程中,我再次翻开那部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隔五年,重新翻阅时,我有了新的不同体验。虽然保尔与冬妮娅、丽达等人的情感纠葛令我深受触动,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在病榻上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尽管他的身体遭受了极其残酷的摧残,但他的意志和毅力却异常坚定,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革命的执着追求。最让我动容的是他那顽强的生命力。保尔的传奇经历和坚强意志也让我们印证了那句话:如果你坚信石头会开花,那么开花的不仅仅是石头;如果成功有捷径,那它的名字一定叫作坚持。

人生道路并非总是铺满鲜花,多半是荆棘。行进的路程不都是风和日丽,偶尔也会有暴风骤雨。潮起之后有潮落,潮落之后潮起也必将卷土重来。没有谁能够始终顺风顺水,即使遇到低谷,也不必焦虑,因为暴雨后的蓝天格外晴朗。大雨过后总会有彩虹,那些吃过的苦会照亮你前行的路。一个努力而强大的人,能在荆棘中开出玫瑰花。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所以,永远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模样!

(二)

陈柔静.jpg

陈柔静 现代信息产业学院软工火链2304

笃志前行,奋身逐梦,朝夕匪懈,青春正昂。在大学校园的青葱岁月里,我手捧俞敏洪所著的《在人生更高处相见》,仿佛在心灵的幽谧花园中,逢着一缕沁人心脾的芬芳,启迪着我在这充满无限可能与未知挑战的知识殿堂中,探寻人生真谛与梦想航向。此著作不仅是俞敏洪个人传奇经历与深刻感悟的心血结晶,更是为每一位在青春逐梦之途上或踌躇或迷茫的大学生,点亮一盏熠熠生辉的智慧灯塔。

怀梦向光,勇破棘障,破浪击涛,青春华章。书中,俞敏洪以质朴且饱含深情的笔触,回溯了他从乡村懵懂少年一步步拼搏奋进,终成教育界中流砥柱的震撼历程。那些有关梦想执着坚守、挫折顽强砥砺以及成长华丽蜕变的故事,宛如璀璨繁星,镶嵌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之上。遥想新东方创立之初,资金匮乏如干涸溪流,市场冷遇似凛冽寒冬,同行竞争若险峻崇山,重重困境横亘眼前。然而,正是那份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炽热初心与坚如磐石的顽强毅力,支撑着俞敏洪与他的团队仿若无畏的开拓者,在荒芜中披荆斩棘,开辟出希望的康庄大道。这般对梦想锲而不舍、于逆境中奋勇向前的精神,恰似激昂奋进的冲锋号角,在我心底奏响激昂旋律,激励着我在大学的学术瀚海与社交天地中,果敢追寻梦想,毅然砥砺前行。

立志凌云,精研深悟,拼搏进取,青春无怨。俞敏洪对阅读与学习的不懈推崇,在我心湖泛起强烈的涟漪与深刻的自省波澜。他在书中着重强调,阅读乃是拓宽视野边界、滋养心灵沃野的不二通途。不论是创业维艰的风雨如晦,还是功成名就后的繁花似锦,他始终手不释卷,借由书籍这一神奇媒介,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灵魂深度对话,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的甘霖玉露。这不禁令我反躬自问,在大学这自由而珍贵的时光里,我是否真切领会了阅读的深邃内涵与无上价值?置身于信息爆炸如潮涌的时代,我们常常在碎片化资讯的浩渺海洋中迷失方向,却在不经意间与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思想富矿与精神宝藏渐行渐远。仿若一记清脆悦耳的晨钟,《在人生更高处相见》唤醒我重寻阅读的纯粹本真,引领我在知识的广袤苍穹中尽情遨游,探寻人生的方向坐标与梦想彼岸。

策马追梦,克己克难,勤勉笃学,青春功成。俞敏洪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邃思索,已在我心灵深处激起层层回响,引发强烈共鸣。他笃定坚信,人生绝非仅仅拘囿于物质的堆砌累积与功名利禄的盲目追逐,其更为深远厚重的内涵在于精神家园的充实丰盈与灵魂境界的拔节升华。于大学这一方多元包容的小型社会舞台之上,我们亦能深切体悟到,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关怀慰藉,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知识书籍,在助力他人点亮希望灯塔的闪耀瞬间,自身的生命亦被赋予了更为绚烂夺目的华彩光辉。这般对人生境界的不懈探寻与执着追求,促使我对个人的大学规划蓝图及未来人生愿景展开全新的审视考量与深沉思索。我们时常在忙碌纷繁的学业压力与社交迷障中迷失自我本真,陷入功利性目标的泥沼陷阱,却遗忘了心灵深处最纯粹质朴的憧憬向往与诉求渴望。这本书宛如一把精妙绝伦的心灵钥匙,开启了我内心深处那扇通往更高人生境界的神秘之门,让我在未来的大学时光以及漫漫人生征途之中,心怀炽热憧憬与无畏果敢,毅然踏上心灵的攀登险峰之路,期待在人生的巍峨峰巅之上,与更为卓越超凡的自我、更为绮丽迷人的世界欣然相拥相逢。

青春的迢迢攀登之途,因心灵信念之坚毅如磐、逐梦行动之奋勇有力、无畏勇气之持久恒常,而闪耀绚烂华光。莘莘学子以梦想为楫,以奋斗为帆,其身影交织成浩渺壮丽的星河,在心灵与梦想的深邃夜空熠熠生辉,照彻时代的广袤穹宇。由此,个体的微芒梦想方能融入家国的磅礴愿景,于攀登之径携手共进,镌刻下属于这一代青春的不朽功勋,共铸那心灵与梦想升华交融的盛世华章。

(三)

胡晓媛.jpg

胡晓媛 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计科2204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一缕阳光从阅览室的窗台洒下,跃然纸上,我读完书中的最后一页,默默地合上。本月我借阅了许多书籍,它们伴我度过了许多焦虑的时刻。《儒林外史》是我读的最后一本书,读完后余波仍在心中荡漾,我不禁思考:我热爱读书吗?难道我是书中所说的假儒?于是,我再次投身于《儒林外史》之中,寻找我想要的答案。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通过对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描绘,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这部作品,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种种弊端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通过反复阅读,我最受震撼的内容是作者吴敬梓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毒害。隋唐刚开创科举制度时,这本是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在封建社会中,它逐渐沦为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导致人们为了名利而失去本心,甚至不惜采取各种卑劣手段。通过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作者吴敬梓细腻地勾勒出了科举制度如何将人们的道德和才智扭曲,将追求功名的士人推向了名利的漩涡的过程。他的笔触又如同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科举制度背后的社会弊端,揭露了它如何成为封建社会中腐蚀人心、破坏道德的根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在思考:如何算是一名“假儒”呢?我不禁将书中的情境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也时常面临着各种考试和竞争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现代社会,考试和成绩往往被视为衡量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标准,这与科举制度中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准备考试和追求学术成就的过程中,我有时会感到焦虑和迷茫,担心自己是否也会在这种竞争中失去自我,变得功利和浮躁。《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命运让我警醒,提醒我要时刻保持对知识和学习的纯粹热爱,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和名次。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是否真正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还是被外在的功名所驱动。但我明确自己热爱读书,保持着对学术以及文学的一颗赤诚热爱的心。

仔细反复阅读,我走进了《儒林外史》的世界,不断总结反思,内心更加坚定。虽然这些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但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光辉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却是跨越时空的。这些故事教会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正义、善良和真爱的心是永恒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当警惕任何可能导致人性扭曲和社会腐败的制度和风气,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四)

黄文丛.jpg

黄文丛 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计科2204

“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耳朵,我为自己的灵魂朗读。”十一月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夜深朗读者》,温暖、治愈,这恐怕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夜深朗读者》是一本国际性的散文集,收录的作品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展现了世界各地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感受到安德烈·纪德笔下晚春细雨的细腻,他刻画出了雨后的静谧与生机,蛤蟆、螃蟹、雨蛙与蜗牛等小生物的活泼与灵动。与每天在基本固定场合的我大相径庭,我已经忘了自己有多久没再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而这些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小细节,却有人把它们记录得如此美好和细腻,即便是在最不起眼的存在中,也能找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川端康成的散文,总是以其独特的日式美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细腻与哀愁。他笔下的每一幅画面,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不禁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就像他文中说的那样,生活不仅仅有欢笑与阳光,更有悲伤与阴郁,而这些,都是构成人生完整画卷不可或缺的色彩。

而海伦·凯勒的文字,让人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她的故事告诉我,真正的光明,不在于外界的给予,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坚持。我们要像她一样活得勇敢一点,过和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人生转瞬即逝,无法预料未来,我们要勇敢地不留下太多遗憾,勇敢地扬帆起航,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理想。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读完《夜深朗读者》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了世界各国大文豪们的文字魅力,更让我对人生、自然、亲情与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这也体现了文学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与体会,而文字则是我们表达这种感悟与体验的最佳方式。

《夜深朗读者》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的感觉并不是巨大猛烈的欢喜,而是给予读者治愈人心的满足与幸福。我想我也应该慢下脚步,学会在忙碌中寻找片刻的宁静,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盲目追求外界的认可,而是更加专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自由。

(五)

江铠韬.jpg

江铠韬 法学院法学2309

“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应该使你的偏见不再顽固。”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回荡,而这本书也如同一束光照进心灵深处,让我对教育、家庭与自我成长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塔拉的故事起始于那座被偏执、无知与极端宗教信仰笼罩的大山。她的家庭仿佛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父亲的躁郁症和偏执狂使她对政府充满敌意,对教育不屑一顾,坚信世界末日将至,一家人应躲在大山深处自给自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塔拉从未上过学,每天在废料场劳作,忍受着哥哥的暴力与家庭的种种荒诞。然而,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哥哥泰勒的鼓励让塔拉开始自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她一步步走出大山,走进杨百翰大学,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书中对教育力量的展现令人震撼。教育如同神奇的魔法,为塔拉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大学的课堂里,她接触到了从未想象过的知识体系、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曾经深信不疑的家庭教义在知识的冲击下逐渐动摇。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从最初对历史、哲学等学科的懵懂无知,到能够深入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塔拉在教育的滋养下实现了自我认知的巨大飞跃。教育不仅赋予了她知识和技能,更让她获得了精神上的蜕变,它打破了原生家庭在她身上套下的枷锁,让她明白世界并非父亲口中那般狭隘与恐怖,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塔拉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把强大的钥匙,能够开启被禁锢的心灵,引领人们跨越阶层、突破偏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书中另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塔拉的家庭无疑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那里有她的亲情羁绊,母亲的温柔呵护、兄弟姐妹间偶尔的温暖互动,都构成了她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另一方面,父亲的极端思想和哥哥的暴力行为又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她的身心发展。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塔拉在追求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挣扎与痛苦。她在接受教育、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家庭的旧观念拉扯,内心深处的忠诚与背叛、爱与恐惧相互交织。例如,当她在学校取得进步时,却因家庭的反对而陷入自我怀疑;当她试图与家庭和解时,却又一次次被家庭的固执与偏见伤害。这让我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如同烙印,深刻而持久,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自我成长的努力。尽管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但只有勇敢地面对并努力挣脱,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

塔拉的自我成长历程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她在家庭与自我、传统与现代、无知与智慧之间艰难前行,她的每一次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风险,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从最初不敢反抗家庭权威,到逐渐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从对新环境的恐惧与不适应,到在学术和社交领域崭露头角,塔拉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她的故事让我明白,自我成长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旅程,需要勇气、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会被他人的意见和评判所左右,但只有坚持内心的声音,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陷入沉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没有像塔拉那样极端的家庭环境,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我的束缚。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像塔拉一样,借助教育的力量,冲破这些束缚,去追寻真正的自我?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的课堂里,更贯穿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可以是一次旅行中的见闻,可以是与他人的一次深入交流,也可以是对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思考与感悟。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接受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家庭既是我们成长的港湾,也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在面对家庭与自我成长的矛盾时,我们需要在爱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不能盲目地顺从家庭的意愿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也不能因追求自我而完全切断与家庭的联系。而是要以一种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式去处理家庭关系,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教育、家庭与自我成长的启示录。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勇敢地追求自我成长,向着心中的那座山奋力飞翔。因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成长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解放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地。

(六)

个人照-罗美青.jpg

罗美青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2201

你问我欢乐何在?——窗头明月,枕边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小时候,乡野的冬季极冷,外公为了留住贪玩的我,就捧起童话书给我讲故事。外公低沉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了我。我忙接过书来想一睹为快,可惜那时还不识字,只觉得那乌漆漆的文字像是开在雪地里的黑梅,有着神奇的温度和力量,让人忍不住去喜爱它。也就是在那时,我与书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才有了后来与书的种种故事。

小学时的暑假,父母忙着工作,不放心留我一人在家,便把我寄放在书店里。那时阳光灿烂,微风轻拂,我倚着书架虔诚地读着。一排排铅字宛如深秋枝头饱满的浆果,细细咀嚼其中丰盈的情感与智慧,满心满口都是甜蜜。纸张粗糙的质感留在指尖,淡淡的墨香在小小的书店里缱绻氤氲。在那里,我读完了摄魂夺魄的《西游记》、剑戈惊天的《三国演义》,对阅读的热爱如夏季的爬山虎般长得葳蕤蓊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目光也逐渐深远,开始品味文字背后的灵性世界。我不再需要父母把我寄放在书店,而是自己埋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

在广商的图书馆里,我能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中跟随探险队踏上拯救之旅,领略世界各处的奇异风光与惊险奇遇;也能在《赣第德》里透过主角的眼睛,看尽世间的荒诞与乐观的坚守,思索人生的哲理与命运的无常;还能与《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同穿梭在伦敦的迷雾之中,在蛛丝马迹里抽丝剥茧,探寻真相的踪迹与人性的幽微;更能在《人间草木》里的柴米油盐、树木花草间寻找美好。

不知不觉间,我在这条洋溢着知识的大道上愈行愈远,沉醉不知归路,对阅读的热爱也由最初的浅显变得更加深刻。繁重的学业之余,我常常翻开一本本诗集,细细品味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情,抓住零星时间学习这些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深情,也借此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时代发展的脚步不减,明灭的霓虹灯缭乱双眼,扰乱了年轻的心,内心世界添了几分浮躁。然而,书卷恰如一柄拂尘,拂去心中的尘埃,又或是一场绵绵春雨,馈赠心田知识的甘霖,润物细无声。我如此热爱阅读,不仅是爱它蕴藏的丰富知识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更是爱它包蕴的美好情感、令人神往的沉静,以及它带给我一颗宁静的心。

(七)

吴烁漫.jpg

吴烁漫 会计学院会计学2306

在现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便利店凭借其卓越的便利性,已经成为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城市生活元素。它们如同点点繁星,在大街小巷闪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然而,当我偶然翻开《不便的便利店》这本书时,却意外地发现了那些隐藏在“便利”背后的复杂情感和深层问题。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像是被上了发条的玩具,拼命地向前奔跑,却忘记了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句话不仅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更让我对便利店的“便利”有了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更像是一个反映当代社会多数人生活状态的缩影。

回想起自己曾因工作、比赛、学习忙得连轴转的经历,我深感共鸣。每天,我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不断地向前奔跑,忙于完成各种任务和学习计划。学校的便利店,成了我解决三餐的“避难所”。微波炉加热的便当、各种速食产品,虽然方便快捷,却让我失去了与家人朋友共聚餐桌、分享美食的温馨时光,生活仿佛变成了一串无意义的重复。

重读《不便的便利店》后,我才恍然醒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便利店的故事,更是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它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东西,比如家人的笑容、朋友的问候,甚至是路边一朵野花的绽放。

结合自身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中的那句话:“真正的便利,不是让生活变得更简单,而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它让我明白,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和学习的堆砌,更是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不再被速度和效率所束缚,而是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珍惜与身边人的每一次相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八)

章烁灵.jpg

章烁灵 法学院法学2309

近来心情郁闷,明明是很平静的一天,却突然感到难过,没有明显的情绪,只是平淡的难过。就在这时,我静静地读完了《偷影子的人》,心中仿佛被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留下了感动与思考。

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却又无比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偷别人的影子。通过与影子的交流,他能了解到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和痛苦。这个奇妙的设定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我们得以窥探人性中那些隐藏的角落。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逐渐成长,学会了理解、同情和关爱他人。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被生活困扰的人,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从帮助童年好友吕克实现梦想,到与克蕾儿的纯真爱情,再到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人性,如同一幅复杂的画卷,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书中,跟随主人公一起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感受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伤痛和欢乐,而真正的成长,就是在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勇敢地拥抱并接受它。

月亮是夜的信使,而影子则是心灵的密语。“只有勇敢面对过去的阴影,我们才能迎来未来的光明,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偷影子的人》用温柔的笔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份真实的、纯粹的自我。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动人。主人公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他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吕克的执着与对梦想的追求,克蕾儿的纯真与坚强,母亲的无私与爱,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如此强大,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给予我们力量。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思考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是功成名就、财富满满,还是拥有真挚的情感和内心的宁静?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终于明白,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就在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它可能是与家人的一次团聚,可能是与朋友的一次畅谈,也可能是与爱人的一个拥抱。此外,小说的语言优美而细腻,充满了诗意。作者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书中的许多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比如海边的小镇、温暖的阳光、飞翔的风筝等。这些美好的画面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拥有一样东西,或者拥有某个人的偏爱时,总是以为那不过是最稀松平常的事,耿耿于怀那些我们得不到的东西和得不到的爱,而对那些已经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置若罔闻,当我们彻底失去后才恍悟,我们所拥有的已经是最好的,但这时已经仅剩追悔空留遗憾。”这本书字字句句都治愈人心,让人又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也可以用爱和勇气去面对,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或许充满了不确定和困扰,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影子,我们就能找到那束照亮前行的光。

获奖.jpg

获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