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8日,由校党委、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广州商学院图书馆承办,图书馆学生服务委员会组织举办的第三期悦读盲盒活动,以线下摆摊加线上打卡的方式开展。此次活动持续13天,共吸引了111名读者参与打卡,71名读者提交悦读任务。经过严格的筛选、查重和评分,最终文字类评选出10篇优秀心得或书评,音频类评选出5份精彩段落朗诵或书籍介绍视频。
活动现场照片一
活动现场照片二
部分获奖作品(文字类):
(一)
罗诗婷 外国语学院英语2203班
读好书,悟好道
在本次图书馆“悦读盲盒”活动中,我有幸邂逅了刘琛琛所著的《笼中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类微阅读型书籍,书中有很多简短但蕴含哲理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因为表姐要高考而求人贩子小点声的球球,以及第十篇渴望探索广阔世界的单四嫂。
人在这一生总有很多重要的事,而与读书、考试相关的里程碑式事件,更是被视为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重重关卡。自小升初至中考、高考,再到考研、考编、考公,我们的欲望似乎永远在追求更高的山峰,难以满足。在这些被视为人生重大转折的事件面前,其他生活的美好与细腻,往往被不自觉地边缘化,仿佛失去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与重量。不知何时起,每一个本应放松与休憩的瞬间,都悄然变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尺;每一段未能全力以赴的时光,都被贴上了“浪费”的标签。哪怕家里供不起读书,哪怕亲人突然离去,哪怕身体超出负荷,我们好像也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就像书里描写的那样,不富裕家庭餐桌上强撑的门面,父母间压抑至极致的静默,病榻上未能再见的外婆,被人贩子拐卖却恳求别打扰姐姐的表弟球球,从没人问过快要高考的表姐心里是怎么想的,所有人都努力瞒着她渴望给她一个最好的环境。这不禁让人反思,教育的初衷究竟是什么?考试,尽管重要,又怎能凌驾于个体与亲人之间的情感之上?一生的遗憾,岂是分数与未来的光鲜所能填补的?新闻中频传的悲剧,那些因不堪重负而选择终结生命的学子,那些倾尽所有只为子女成龙成凤却忽略自我幸福的父母,以及那些无形中吞噬人性、制造焦虑的社会环境,都在拷问着我们的心灵:这一切,何时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我们都应该意识到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永远把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放在第一位,其他的成就与荣耀,不过是这一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等待是一个恒久的话题,我们似乎永远在等待着,等自己为目标做好万全准备,等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少。诚然,梦想从初露锋芒到蔚然成林,需要时间的滋养与耐心的守候。然而,许多人却在无尽的等待中,将青春的小鸟熬成了岁月的白头翁,却始终未曾迈出追逐梦想的第一步。我们不应让那难以捉摸的未来,成为束缚梦想起航的枷锁。当机遇的窗口悄然开启,需要的是果断与决心,而非因信念动摇而错失良机。精心培育的梦想,不应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应化为行动的指南,引领我们勇往直前。学会打破自我设定的牢笼,一旦目标确定,便即刻启程,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要比永远困于井底,仰望那一方狭小的天空要好得多。准备不足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一次跌倒留下的坑洼,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每一条难以跨越的河流,都是我们智慧的桥梁。错误,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们可以被慢慢修正,而无尽的等待,只会带来年华的老去与激情的消散。年轻的我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勇气,向梦想靠近的路上应当充满我们的血汗而不是泪水。你可以一步一脚印的沉淀,但你不能永远站在原地,让你想要的生活奔你而来。
在那43个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由与束缚这一深刻主题的细腻探讨。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暗影,让我在共鸣与思考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我的阅读之旅,去探索更多关于人生、关于自由与束缚的深刻内涵。
(二)
冯毅杨 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203班
《长恨书》:岁月缝隙里的爱与哀愁
爱情是什么模样?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盟誓,还是柴米油盐中的默默坚守?乔乔·莫伊斯的《长恨书》用横跨四十年的动人故事,解答了这个既平凡又深刻的问题。翻到最后一页,那些细腻笔触刻画出的爱与恨,依旧在心头萦绕不去,仿佛一首悠长的挽歌。
故事的序幕由报社员工艾丽不经意间揭开,她偶然间触碰到一封沉睡四十年之久的手写情书,这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轻轻推开了一扇久闭的心扉,让一段深藏不露的往事重见天日。本书采用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一条线索跟随艾丽翻开编辑部旧物追寻情书背后的秘密,她在这段旧日恋情中探寻自己的困惑与希望;另一条线则带领读者回到四十年前,见证那对恋人纯粹却充满波折的爱情长跑。两条线索如同交织的麻花,层层推进。而在每一章的间隙,穿插着那对昔日恋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乔乔·莫伊斯对情感把握恰到好处,温柔细腻令人动容。文中描绘的爱情不追求夸张的山盟海誓,而是捕捉生活的琐碎之美:恋人之间不经意的触碰、分别时隐忍的泪光、重逢时那一瞬间的错愕与狂喜。她用这些细节拼接出爱情的完整模样,既真实又触动人心。艾丽在读信中爱情跌宕的同时,对比自己求而不得的感情,酸涩与不甘几乎溢出纸面;而四十年前那对恋人深情却无奈的命运,隔着岁月依然滚烫,直击灵魂深处。
深入阅读,你会发现《长恨书》的核心不仅是对爱情的歌颂,更是对爱与失去、命运与选择的深刻探讨。四十年前的情侣,明明相爱至深,却在家庭压力与现实鸿沟面前选择了放手,余生在遗憾中度过;艾丽也在爱情的迷宫中挣扎,徘徊于执着坚守与洒脱释怀之间。故事让人意识到,爱情从来不仅是风花雪月,更是一场与命运的博弈。每一次选择,既可能带来得偿所愿的幸运,也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怅惘。
合上《长恨书》,就像结束了一场漫长而温柔的旧梦。乔乔·莫伊斯用她温暖却又尖锐的文字,勾勒出爱情的无常与纯粹,将它化作岁月洪流中一束不灭的微光。她提醒我们,爱情虽然易碎,却值得用力珍惜——珍视当下,莫待“长恨成灰”。
(三)
方可可 外国语学院日语2202班
读《红楼梦》有感
这不是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我第一次阅读此书应是刚上高中不久,那时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它读完,我想谈谈,我个人在不同时刻里读同一本《红楼梦》的不同感受。
第一次读此书,可能是因为年纪尚小也可能是因为还没有人生阅历,故而那时的我,所读《红楼梦》只注意了贾宝玉的感情史,特别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很多人都认为贾宝玉是渣男、是滥情之人,而我自始至终都认为贾宝玉多情但不滥情,他是欣赏与向往美好的事物。甚至都可以说是“博爱”。贾宝玉尊重、爱护女性,会欣赏她们的美好,会叹息她们的遭遇,会忧心她们的日夜……对女性有奇特的眷恋,就如书中原文所写那般“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等,宛如欣赏艺术品。且,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与对其他人的感情真真是不可比拟的。贾宝玉会留好吃的给袭人、让晴雯撕扇、调戏金钏、为麝月蓖头、为藕官背黑锅、听闻秦可卿死了“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但贾宝玉单对林黛玉一人掏心窝。只会问得他的林妹妹“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只怕他的林妹妹睡出病,积了食便编典故为她解闷;只会关心他的林妹妹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开心不开心;只会对他的林妹妹说“你放心”;只会对他的林妹妹说“你死了,我就作和尚”……贾宝玉对林黛玉是真性情,是那种把林黛玉放在心灵深处去向往去供奉的爱。与他对其他女子的爱是不可比拟的,不可超越的。林黛玉活着之时,这世间女子贾宝玉谁都喜欢;林黛玉死了之后,贾宝玉就想作和尚去了。曹公在书中也有原文“多情公子空牵挂”,我认为这“多情公子”固然是指贾宝玉。
我第一次读时更多的感悟便是书中的这情情爱爱(其实也不单单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也有其他人的,只是太多了,我便取一例)但,当我第二次也是现在来读《红楼梦》更多的感悟不是情爱了,是人生——人生如梦,万物皆空,事与愿违是常态,很多事情可追但不可强求。
花袭人应是最想上位贾宝玉的侧室,可偏偏却是“优伶有福,公子无缘”;晴雯在贾宝玉房中算得上最自爱最清白的女儿,可偏偏却落得“祸害妖精”“狐狸精”的罪名而寿夭;元春想享天伦之乐,可偏偏却身入深宫;贾政想家族繁荣书香世家,可偏偏大观园被抄检……总之就是越强求何事,何事便越无法强求。万般皆不由人,万般皆是命。
我这样的感悟可能会被误解为消极悲观,“你说万物皆空,事与愿违是常态。那为何我们还要活着呢?摆烂岂不快哉?”其实不然。我认为,反正世事无常,万物皆空,走运与倒霉都不可控,唯一可控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才是可控的。也不要害怕失败、害怕事与愿违,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制,不要急于下定论,不要拘泥于某件事。认真、走心地去享受生活,去享受人生,去体验世间。勇敢追求世间万物,但不强求。
这就是我读《红楼梦》的一点感悟,也许往后重读会有其他的感悟。
(四)
刘雯雯 国际学院国际商务(创新班)2201班
《海南建省》阅读心得:见证历史变革,汲取奋进力量
阅读《海南建省》这本书,仿若踏入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真切地目睹海南在时代浪潮中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边陲之地崛起为全国瞩目的最大经济特区的壮丽画卷。
海南建省是时代洪流推动下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宏大棋局中举足轻重的落子。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华夏大地,中国正奋力开拓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新径,积极投身世界经济浪潮。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丰饶的自然资源和优渥的政策扶持,被赋予了非凡的历史使命与难得机遇。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仿若一声惊雷,震撼海南,吸引全球目光。此决策不仅是海南发展史上的巍峨丰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征程中的伟大实践与光辉典范。
从书中可清晰洞察,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后,于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守护等诸多领域均斩获斐然佳绩。经济层面,海南逐步构筑起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俱举,则富强不足谋也。” 海南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三亚旅游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球知名的度假天堂,每年吸引海量游客纷至沓来。社会发展维度,海南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民众生活品质显著跃升。文化建设领域,海南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富矿,精心打造一系列彰显海南特色的文化品牌,极大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力提振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
研读《海南建省》这本书,不仅使我对海南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风貌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亦让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实践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深切领悟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不二法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通途。诚如邓小平所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破,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立潮头,铸就国家的繁荣昌盛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此外,海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范例犹如一记警钟,让我们深刻铭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所在,务必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回首海南建省的峥嵘岁月,我们满心自豪与骄傲,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如磐、满怀憧憬。当下,海南正站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全新历史起点,这是海南发展史上又一璀璨夺目的历史契机。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海南必将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为开放的胸襟、更为务实的态度、更为有力的行动,全方位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我深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海南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海南定能成功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海南力量。
部分获奖作品(音频类):
黄佳林 外国语学院日语220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