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书香广商

书香广商

月读之星 | 2025年5月学校“月读之星”获奖作品展

午后的光穿过高窗,落在木质桌面,像给书页镀了一层柔金。图书馆里只有呼吸与翻页声,时间被文字悄悄拉长:在这里,每本书都是一艘船,载着我们从喧闹驶向辽阔。5月“月读之星”已靠岸,让我们循着他们的航线,聆听那些被书香点亮的瞬间。

(一)

蔡绵鸿.jpg

蔡绵鸿 经济学院金融学2207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当一缕慵懒的阳光从阅览室的窗子边悄悄爬到纸上,我正读到《骆驼祥子》中的这一句,心中有所感悟,便轻轻地合上书。“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在时间紧凑的期末周里,也许唯有置身图书馆,坐下来翻开那书脊泛黄的经典,在尘嚣的世界中,寻觅一方静谧的净土才能静下心,真正地思考人生与梦想,解锁青春的密码,寻找答案。

凌晨五点的天颇有深意,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不甘。初见祥子,他正意气风发地拉着新车,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在北平的街巷中纵横驰骋。而我正为一个课程汇报的策划案挑灯夜战至凌晨两点。他曾经有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强健的体魄和勤劳善良的美德,他努力拉车,省吃俭用地为了拥有自己的那辆洋车,他对于雇佣他的主顾和对于自己的同仁都是那么地忠实和友善,在最困顿的岁月中也不忘自己该尽到的良知,他对生活的热忱,他对责任的担当是那么地简单又动人心弦。他擦车时那般对铜铃铛吹气呵气,多像我在制作PPT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状态啊。可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却如张牙舞爪般的怪物一点点无情地吞噬着祥子的希望,军阀的抢夺、车厂老板、虎妞的欺骗接踵而至,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宛如一记记重锤,让祥子的信念崩塌,从一个积极向上朝阳般蓬勃的祥子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读到这,我仿若被现实击中,不由自主地删掉了“精心制作”的策划案——那些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的雄心,不正是我们一边抱怨“内卷”却又“跳不出”的犹豫吗?当我改到第3版的时候,队友说“差不多就行了”,可我脑海中却浮现出祥子第一次买车时手心出汗的紧张模样,于是硬生生拖了团队改了9版。评比当晚老师说出:“我看到了你们的赤子心”,那刻我才顿然感悟,就像平静湖面的那些涟漪,虽小,却能汇聚力量扭转水流方向。我们必须像祥子一样,将黄包车拉到理想的状态,就像卢思浩说的:“你要忍,忍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你要铆足劲变好,再站在不敢想象的人面前,旗鼓相当,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

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身处绝境的祥子在冰天雪地的胡同口遇到饥寒交迫的老马小马祖孙,那个连大碗茶钱都舍不得花的最底层的车夫,竟毫不吝啬地掏钱买下十个冒着热气的羊肉包子。这簇看似微弱的善意火苗,在祥子悲剧命运的长卷中格外耀眼。寒夜里的微光是善意穿透命运的坚冰,祥子把热包子塞给老马小马祖孙时,布满冻疮的手还攥着车把上的融雪。十个温热的包子不仅仅是果腹之需,更像是暗夜里的生命火种,既点燃了祥子最后的信念与希望,也温暖了老马小马祖孙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祥子此刻的善举,更是人性对生存困境的本能反抗!

“梦是把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贫瘠的现实上。”也是像最初的祥子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去翻开命运的底牌。他切实做到了《人民日报》上讲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另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是在竭力守护着内心的一方萌生着嫩嫩绿芽的净土,或许你听说了许多的谎言,但汗水不会欺骗你,因为,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遥。村上春树曾言:“这世上没有所谓的正确选择,所以我们只能努力去奋斗,努力让我们的最初的选择变得正确。”忍住破茧的疼痛,才能担得起展翅高飞的美。

祥子的悲剧让我唏嘘,这是时代的悲剧,这是黑暗时代的缩影,让我们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也让我们内心时刻警醒在现实面前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善良和责任,不能被诱惑蒙蔽、欺骗,要始终拥有一颗热心去关心他人,要有热爱自己的生活能力。

祥子曾以“骆驼”自喻,自比吃苦耐劳。旧社会却把这种个体生存智慧碾压成为麻木的顺从。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寄语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新时代“骆驼精神”,应是黄文秀扎根乡村的坚守,是航天团队平均年龄33岁的新跨越,是冬奥“微火”燃亮世界的共同理想。当青年把自己的理想与民族的复兴事业联系起来,当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当“小我”的奋斗与“大我”的追求同频共振,个体生命智慧将成为闪烁时代的星光。

我坚信,虽然我们无法抵御生活的浪潮,但我们永远会铭记路上的灯塔!

(二)

陈静文2.jpg

陈静文 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电商(阿里)2202

最近读完《停下来的时间》和《外面的世界》,感觉像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这两本书没讲什么大道理,却让人忍不住反复琢磨生活和人性到底是怎么回事。

《停下来的时间》里的人物,就像被命运捉弄的陀螺。有人明明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还死死守着心里那份坚持;有人在感情和利益的乱麻里,愣是没让自己迷失。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在现实里常常忘记的东西——不管日子多难熬,有些初心真的不能丢。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被推着向前跑,这本书却让人突然想按下暂停键,想想自己到底为什么出发。

而《外面的世界》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不同视角的大门。朱先生的随笔,把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摊开来,即便遭遇挫折,依然坚持着精神上的追求,这种执拗透着一股纯粹的力量。而左海文笔下农村青年罗健雄的故事,却让人看得心里发堵。他带着梦想进城打拼,却在金钱、权力和情感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最后落得个悲惨结局。这个故事撕开了社会现实的一角,让人看到光鲜背后的复杂与残酷。

这两本书一本写个人内心的坚守,一本讲社会现实的百态,放在一起看特别有意思。它们让我明白,生活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题。我们既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守住底线,又要在外面的大世界里学会看清真相。下次再被生活搞得迷茫时,或许能从这两本书里找到一些答案和力量。

(三)

陈奇银.jpg

陈奇银 国际学院市场营销(创新班)2201

阅读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阅读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阅读能够让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静静地探索书中的“黄金”;阅读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内心充满能量,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阅读还让人感觉神奇,在闲暇时去看,两三天甚至一天就能看完一本,并且是非常沉浸式的投入到其中,思绪随文字起舞,合上书本时还意犹未尽,带来的许多感悟,想要迅速记录下来,笔尖在纸页上疾驰,趁着感悟消散前织成段落。

《一生不舍少女心》就给我这样的感受,发现这本书时,似乎都是讲女性力量的,有被它每篇的标题打了些鸡血。开始阅读时,鸡血打得满满的,妥妥的都是心灵鸡汤,会很直接地指出当前女性经常会面临的问题,爱情,事业,自身发展,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不努力改变自己却还要抱怨生活太苦,仿佛是在指责人,让人感受到言语的冒犯;初看时的我只觉得太过尖锐,而且有些极端,并表示不赞同。如作者在书中说胖子是如何都优雅不起来的,她主张女人要瘦,瘦是丰富自己内心的外在美。可我觉得不然,瘦下来自然有好处,可为何胖子就不能优雅了呢?是否对女性身材有些苛求?

除了上面这点外,作者其他的一些观点我还是挺赞同的,她说女性要先爱自己才能“醉人”,让自己变得有趣先从坚持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做起,让自己变得漂亮先从外表开始,若你不注重外表的体面整洁就别想让别人注意到你内在的美,她鼓励女性不断发展自己,投资自己,相信爱情,它才会来;就算受过一次伤,也不丧失爱人的能力,不去努力变好,如何静待奇遇呢?或许我解读的没有作者表达的那么细腻和直接,但能从中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力量,她的话语在温暖着我:亲爱的,你要相信总有一场奇迹在等你,前提是你也做好了准备。唯有我们遇到了成熟和了解,才能说自己拥有了一场盛大的奇迹。所以晚一点到来的奇迹,更值得我们等待。

书中还提到了钟丽缇、林心如等明星,以及《欢乐颂》电视剧。这些明星的观点都是针对当前时期的观点,也是与时俱进,贴合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因此,才会有不同的争议,是否对女性如何变得更好的要求有些多了?但如果没有,又当如何?可能还是取决于女性个人的选择,我认为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心存感恩,你会发现世界很多的不经意的美好;有自律的习惯是很好的,只是做起来的过程依然是艰辛的,如果坚持下去,久而久之,是否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就不会觉得痛苦了呢?

生活有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找到适中之道,谈何容易呢?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思考,关于自律的态度,运动的习惯,化妆的观点,相信的力量;投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我认识,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或许对其中的思考和表达还有不足的地方,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来一探究竟,或许能有新的感悟与更准确地表达吧。

阅读真是神奇,回想在广商图书馆那阳光透过的一角,始终温暖着内心;遨游在书的海洋,畅所欲言;产生的共鸣,让我受益匪浅,心存感恩,化解那些焦虑与迷茫,舒缓那些痛苦与烦恼,让自己心平气和,坦然面对人生。

(四)

陈炫锰(1).jpg

陈炫锰 经济学院金融学2301

近日来,一些事情令我感到非常烦躁,带着沮丧的心情,我走进图书馆,站在书架前,我被一本书吸引,于是我踮脚取下它,慢慢将它翻阅开来。《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籍,里面的很多经典语录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理解了其核心思想后,我内心被封闭的角落慢慢打开。“被人讨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只有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书中这句话给我极大的震撼。因为人生在世,其实真的有人会讨厌你,但是也真的有人会喜欢你,我们又不是人民币,肯定做不到人人都喜欢我们。我们要学会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能过于内耗,不能因为别人的一句不喜欢就开始讨厌自己,我们应该挣脱这些束缚,才能换来自由和新生。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纠结过去,就像书中所说:“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只会让我们忽略当下的美好。”书中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古人的一句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句话对过去的看法其实大同小异。我始终觉得,过去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只有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为美好的未来奋斗,充满希冀,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更充实而有意义。“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就像前段时间我一直困在他人的看法当中,书中的这句话让我释怀了很多,我在想,其实被讨厌的这段经历,也让我获得了很多的感悟,我可以在这当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内耗自己为什么这么讨人厌。我们可以抓住成长的机会慢慢往上爬,而不是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这样既无法解决痛苦,反倒会加剧痛苦。“我怎么对待他人,这是我的课题;他人怎么对待我,这是他人的课题。”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学会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分开,不应该把他人的感受和态度看得太重要。即使我们经历了很多异样的眼光,那也仅仅是他人的课题,与我们无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完善自己。让内心平静下来,把这些看淡。    

我在《被讨厌的勇气》书中学到了不同的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勇气和自由。有人讨厌你,也有人喜欢你,但他们都不能定义你。

回到书架前,我依依不舍地把书归回原位,深吸一口气,那些压在我心中已久的不安和重负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呼了出来。望着在书架旁边的一些同学,我想,应该也有一些温柔的力量在吸引着我沉醉其中。于是,我平静地走出图书馆,我感觉到外面阳光明媚,万物可爱。

(五)

刘宇欣_1_.jpg

刘宇欣 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智能2201

在大学校园里,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宝藏库,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最近,我又一次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翻开一本本经典的书籍,开启了一段段奇妙的思想之旅。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我漫步在图书馆一楼的弘书阁,目光在书架上穿梭,最终停在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曾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留下浅浅的痕迹,那时的我只是觉得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今身为大学生再次翻开朱自清的《匆匆》,才真正读懂了书中的内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通过形象的描写把时间具象化,让我们看到时间在生活琐碎中一点点溜走。时光看似漫长,实则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鲁迅先生的《呐喊》则让我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响,书中的故事如同沉重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孔乙己,一个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落魄书生,迂腐而善良,“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可这背后又隐藏着他的无奈与悲哀;祥林嫂,一个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可怜女性,她一次次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厌烦,直至在除夕的祝福声中死去,她的命运让人痛心疾首;闰土,曾经那个在月光下刺青的勇敢少年,在岁月的磨砺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下,变得麻木、迟钝,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书中的故事像一把锤子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规矩是怎么把人压垮和扭曲的。

翻开契诃夫的《变色龙》,十九世纪俄国的街头众生相跃然纸上。警官奥楚梅洛夫穿着一身崭新的制服,威风凛凛地审判街头恶犬伤人案。起初听说那只狗可能是个普通小贩的,他就板着脸厉声说“要弄死这疯狗”,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可随后听闻这只狗可能是将军家的厨师的,他就立刻像变了个人,弯着腰赔着笑,连声夸那只狗多么伶俐、毛色多么油亮;最后确认那其实是条没人要的野狗时,他又挺直了腰杆,反过来责怪被咬的人大惊小怪。在围观者的哄笑声中,那只被反复定罪的狗蜷缩着,映照出了权势碾压下扭曲的人性真相。

合上书本,仿佛从书中的奇妙世界抽离出来,可那些精彩的内容还久久萦绕在心头。阅读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惑时多了一份思考和从容。未来我还会常常走进图书馆,继续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故事。

(六)

吴腾标.jpg

吴腾标 会计学院审计学2201

初读“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只当是句俏皮话。可合上《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本书,才惊觉它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对生活认知的新大门。书中珍妮特在信仰与自我间的挣扎,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临近毕业时的迷茫与困惑,也让我明白,人生从不应被单一的选择所定义。

老家楼下的修车铺总飘着机油味,老张师傅却在扳手和轮胎堆里,藏着个“作家梦”。年轻时他高考落榜,顺从父母接手了祖传的修车摊,可二十年过去,他总在没生意的午后,用沾满油渍的手在本子上写小说。去年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书,扉页写着“献给每个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人”。这事让我想起书里珍妮特偷偷写作的模样——原来在世俗划定的轨道之外,总有人倔强地生长,把“不可能”活成了“我偏要”。这也让即将毕业的我意识到,他人眼中的“正确道路”,未必就是自己心之所向。

大三的课程表渐渐空了下来,可心里的焦虑却与日俱增。看着身边的同学,有的早早开始备考研究生,图书馆的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有的忙着实习,在写字楼间穿梭打卡;还有的已经开始规划创业项目。而我站在岔路口,既向往考研深造,在专业领域深耕,又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备考的压力;既想踏入职场积累经验,又害怕初入社会难以适应。深夜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着舍友均匀的呼吸声,我翻看着招聘网站和考研论坛,那些密密麻麻的信息像团乱麻,缠绕得人喘不过气。就像书中珍妮特面对家庭与自我的冲突,我也在现实与理想的拉扯中,不断叩问自己: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倔强地呐喊。它让我想起教学楼拐角处那株不知名的野草,从水泥缝隙里钻出来,在风雨中摇晃却始终没有倒下;想起图书馆闭馆后,走廊里仍亮着的零星几盏灯,灯下是为梦想坚持的身影。这些微小却坚韧的力量,如同书中珍妮特对抗束缚的勇气,渐渐驱散了我心头的迷雾。我开始明白,与其在各种选择间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不如静下心来,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迈出探索的脚步。我们从小被教导区分对错、丈量现实与虚构,却忘了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就像敦煌的守窟人,放弃都市的繁华,在幽暗的洞窟里与千年壁画对话;就像凌晨四点扫街的环卫工,在空荡的街道上哼着自编的歌谣。当我们挣脱那些“应该如此”的枷锁,会发现围墙之外,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由相逢。

合上书页,那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不再是抽象的隐喻。它是老张师傅沾满油渍的稿纸,是小雨民宿窗台上的三角梅,更是我即将踏入社会时,敢于打破常规、拥抱未知的勇气。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愿我们都能做自己生活的破局者,带着骨子里的倔强,在人生的旷野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收获独一无二的“果实”。我想,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它鼓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束缚时,要有勇气去质疑、去挑战,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空。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你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困惑与挣扎,这本书都能如一位知心朋友,给你带来启示和力量,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勇敢地踏上追求自由与真实的征程。

(七)

许嘉荧.jpg

许嘉荧 会计学院会计学2203

围城内外的天地,是截然不同的,并不是风光的差异,而是人心的差异。正是书中的那一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想冲进去的人,艳羡城内的安稳与随意拨弄城外人的权力;想逃出来的人,厌恶城内的四平八稳与条条框框,心里向往的是自由与浪漫。殊不知,当初挤破脑袋想进城的,也是现在这个厌恶城内的自己。人生种种,无不如此。

书中的方鸿渐如是,在与孙柔嘉不如意的婚姻跌跌撞撞地走了一阵儿后,发出了“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的论断。这是方鸿渐在进入婚姻围城后对婚姻的失望,看似是因为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真正深爱的人,可在我看来,方鸿渐从没做好结婚的准备,图恋爱的快活,不知婚姻的苦累。假使与他心爱的唐晓芙结了婚,或许也并不能如意甜蜜。我们总把人生想得太幸福了,把世事想得太波澜不惊了,把与人的交往想得太简单了。我们太想要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太想生活会带给自己很多惊喜与期待,当现实达不到我们的心愿时,我们会觉得厌烦,会痛斥生活对人的捉弄,而理所应当的,我们会把这一种不如意感,转移给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现在所接触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人们时时困于围城之中的原因。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若不能从先天处找到不如意的常态,那么想逃出城的心态便会时时存在。从书中方鸿渐的几次换工作也可窥探一二,在银行的工作嫌不够叫得出口,在三闾大学时不屑于副教授的课程随意,辗转回到上海辞职之后,或许又会去到重庆。他总是认为在远处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的人生际遇在等待着自己,可是结果却并不如他意,这或许有他的能力原因,可是也在于他总是想逃出仿佛困住了自己的那座围城,却没想过,围城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心是燥的,在哪儿的风光都是害人的。

然而,我们总要问,是否我们也应受着这囚牢的蛊惑继续着人生的纠结与忙乱。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许多人并不真正自愿选择生活在围城中,可是他们也是万万逃不出这围城的。因为围城是围困人心的牢笼,自认为逃出了围城,走到了围城外,其实只不过是走进了一座新的围城罢了。听起来确实让人感到伤悲无望,但解除围城的围困,也是在自己的心中。书中的方鸿渐最终没能走出自己的围城,在空荡的狼藉的家里独自悲哀,读者读完一本书感到遗憾,也为方鸿渐而感伤。联想到自身,是否仍生活在围城中,我想我们都不应该否认这个答案。不要否认自己生活在围城中,不管我们喜不喜欢现在生活的环境和状态,只要我们都有乐观的心态去积极的生活,不刻意地想逃离,自身的热血自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推着我们往前走。另外,我还是认为我们应当对生活有所保留,不应期望生活事事顺心,“人不能活得太舒服了,太舒服了会出问题。”顺应生活本身,积极寻找生命的意义,勇于把握自己的价值,我想,这是我要追求的生活。

正如方鸿渐在书中所说,我们的人生也是在走走停停中延伸至远方。我们或许都无法预料前方,都被围城吓乱了阵脚,都不知自身的魄力是否能够抵挡袭来的风浪。然而我并不惧怕,只因我心中没有囚牢,只因我乐观的悲观主义,只因我想成为围城中的例外。

(八)

誉秀莹.jpg

誉秀莹 经济学院金融学2306

乱世之中,怎么定义自我的价值,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节奏,遇到自己爱的人和美好的生活,这本《真正的优雅,经得起岁月》让我看到属于民国时期女性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特内涵。

书中简略分析二十八位女性的传奇经历,有耳熟能详的张爱玲、林徽因、杨绛等知名的民国才女,亦有唐瑛、盛爱颐、夏梦等对生活、自我有明确认知的“新”女性。作者极少以“爱情”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到女性在爱情里的最真实的模样,即使“泰山崩塌”,也能收拾心情,重新奔走在新的规划之路上。

也许我们不会再回到她们所处的时代中,但是她们“岁月静好,从容不惊”的坦然处世,让我印象深刻。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信息传播的速度过快,我们还没有好好消化“前辈”的经验之谈,立刻又有“小将”以全新的姿态冲击我们的生活。我们这一代被调侃“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被批评“00后是垮掉的一代”等各种负面言论层出不穷时,这本书传递的“淡定而优雅、轻盈而柔和”的人生态度,让我有醍醐灌顶的豁然。生活无论怎么变化,只有不断沉淀自我,当生活的转机到来,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展开新的篇章。

书本介绍的独立女性,我最欣赏和钦佩的是林徽因,同样提起她,作者不乏赞美之词,诸如“佼佼者”“丝毫不输”“不容置疑”等称赞,纵观林徽因的一生,这些辞藻当之无愧。诚然,多数人了解林徽因是光怪陆离的“多角恋”传闻,但是仔细了解她的一生便明白,她的魅力绝不只体现在此,她在文学、建筑、哲学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每次翻阅林徽因的诗歌、散文,都会被她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所打动,对当下的生活有着更多的体会和思考。

书中蕴含的价值观是女性不必依附任何强权、势力,甚至是男性,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充盈和丰富自己,就能活出自我,拥有独特的人生。这让我看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除了需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女性要学会沉淀自我,不断探索和完善自我,寻找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方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雅。真正的优雅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5月合影.jpg

获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