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晚,由校党委主办、广州商学院图书馆承办、图书馆学生服务委员会组织的2025年上半年第二期“阅缘之夜”阅读分享活动于图书馆怀德堂举行。本次活动共有18名学生参与,现场由三位分享者与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三位分享者分别从心理学、文学与法学三个视角,带领观众深度探寻书籍背后蕴藏的智慧与力量 。
第一位分享者刘宇欣同学带来的书籍是《拖延心理学》。刘同学从 “拖延风格” 与 “心理成因” 两大维度切入,结合生动案例,解析了五种拖延类型:“小丑” 拿拖延经历当笑料;“圣人” 因热心助人而忽略自身事务;“万事通” 痴迷知识探索,却逃避本职工作;“超人” 依赖危机感,妄图制造奇迹;“白板” 用焦虑掩盖内心的茫然。随后,刘同学进一步剖析了拖延背后的深层心理因素,像恐惧失败、争夺控制权、主观时间认知偏差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也提出了务实建议,比如设定迷你目标、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请求、运用 15 分钟行动法则等。他特别强调,拖延并非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直面内心恐惧,以成长型心态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分享者刘宇欣
紧随其后,第二位分享者张佳丽同学对克莱儿・麦克福尔的畅销小说《摆渡人》进行了深情解读。张同学紧扣 “爱与救赎” 这一关键词,娓娓道来平凡女孩迪伦在生死交界处与摆渡人崔斯坦的奇妙冒险之旅。在分享过程中,她巧妙结合书中 “荒原” 这一富有深意的隐喻,深入阐释了绝境之中人性绽放出的璀璨光辉。迪伦勇敢逆行,崔斯坦温柔牺牲,他们的行为不仅跨越了生死界限,更如一面镜子,清晰映射出现实社会中坚持自我与无私奉献的难能可贵。临近分享尾声,张佳丽同学引用《卫报》的评价 “这是一部教会我们如何用爱对抗命运枷锁的史诗”,为作品的深刻内涵再添有力注脚。最后,她满怀热忱地呼吁大家:“要成为自己生命的摆渡人,在人生的风浪中,始终守护内心的纯真与勇气。”
分享者张佳丽
第三位分享者赖漪星同学,以罗翔教授的法学随笔《法治的细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交织关系。赖漪星同学借助 “电车难题”“米丽雷特号食人案” 等经典案例,清晰地对比了道义论与功利论的思辨逻辑,着重强调 “法律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在分享过程中,她紧密结合书中对代孕合法化、孝道与法律冲突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深刻指出 “法治的真谛在于尊重生命的不可比较性,同时以谦卑之心追寻正义”。分享接近尾声时,她分享了罗翔教授的寄语 ——“在阅读中超越有限的人生”,以此鼓励同学们从多维视角思考问题,在理性与温情之间找寻恰当的平衡。
分享者赖漪星
活动步入尾声,现场气氛愈发高涨,观众们踊跃提问,围绕着此前分享中延伸出的 “如何克服拖延”“爱的边界”“法律与人情” 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热烈非凡的讨论。本场 “阅缘之夜”,远不止是简单的书籍分享会,它更像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大狂欢。在这里,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阅读分享中审视自我、照见内心,又能在交流互动里突破认知局限,拓宽思维的版图。正如所言,“阅读是无声的对话,分享则让思想的星火汇聚成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学登上 “阅缘之夜” 的舞台,以书为舟,载梦远行。
发言同学一
发言同学二
发言同学三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