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馆情动态

馆情动态

图书馆成功举办第四期“书香广商”圆桌派论坛——《未来简史》:AI时代的个人生存法则

4月11日下午,图书馆在钟书楼成功举办第四期书香广商“圆桌派”论坛。本次论坛由图书馆主办,以《未来简史》:AI时代的个人生存法则为主题,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活选择提供启发。论坛特别邀请了金融学专家吴昱教授、政治经济学学者蔡旺教授以及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向先登教授,共同分享他们对《未来简史》一书的解读以及各自领域的前沿见解。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

论坛伊始,吴昱教授以《未来简史》:人类命运的解构与重构为主题,从AI时代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对未来进行探讨:一是AI时代经济结构从稀缺到丰裕的范式转换,包括了生产与分配模式的颠覆、就业与劳动的重构:出现职业两极分化;二是AI时代的社会结构阶级分化严重,现有家庭模式解体,如出现阶级分化产生的新形态、家庭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吴教授强调,个体需在技术浪潮中主动适应,通过跨学科知识储备和创造力培养,构建“不可替代性竞争力”。

蔡旺教授则从如何阅读《未来简史》一书以及如何看待书中的新定义出发,呼吁大家从自身角度切入来阅读本书,辩证看待书中的描绘的未来世界。同时蔡教授也从经济学上的算力、算法和数据来展示新质生产力如何更好的发展以及分享未来的个人生存法则。蔡教授特别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建议师生关注AI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

向先登教授以“在算法时代,如何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赫拉利《未来简史》中的核心危机。他指出技术本身并非问题,问题在于人类可能因追求效率而自愿放弃独特性。而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从个体觉醒、制度重构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开展系统抵抗,即培养算法批判性思维、捍卫不可量化的体验以及重建叙事主权。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提问,问题涵盖AI技术对教育、就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三位教授耐心解答,结合自身研究和经验,为师生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建议。互动环节不仅增强了论坛的实用性,也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对AI时代的思考。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深入思考AI时代的契机,也为校园学术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未来将继续围绕科技与人文的前沿话题,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助力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前行。

吴昱教授作主题分享

蔡旺教授作主题分享

向先登教授作主题分享

现场互动交流(一)

现场互动交流(二)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