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馆情动态

馆情动态

2025年第四期新书推荐

"The reading of all good books is indeed li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noblest men of past centuries who were the authors of them, nay a carefully studied conversation, in which they reveal to us none but the best of their thoughts.——René Descartes"

“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笛卡尔的这句哲言精准描绘出书籍作为精神桥梁的独特价值。图书馆新书推荐官精选多本馆藏新书,让我们一同翻开书页,开启这场与高尚灵魂相遇的阅读之旅吧!

3365859572644253bc97ad978c1ef9e0.jpg

书名:《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作者:王磊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索书号:D691.93/34(弘书阁)

内容简介: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是王磊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史的著作,以“贴近古人日常”为核心,结合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民俗研究,通过生活篇、饮食篇、文化篇、情感篇、社会篇五个篇章展现古人生活。生活篇聚焦不同朝代居住环境与起居细节,还原日常烟火气;饮食篇从食材、烹饪技艺、礼仪等维度,呈现各朝饮食特色及阶层差异;文化篇深挖衣食住行中的礼俗符号与价值观念;情感篇通过家书、送别习俗、节日团聚等捕捉古人情感表达;社会篇以生活场景解析阶级差异、社区形态与民生问题。

精彩摘要:

1.宋朝城市发达,还有夜市。要知道在唐朝之前,晚上是不能随便出门上街的。宋朝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史学家陈寅恪就讲过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如果真的能穿越回古代,我一定选择宋朝。

2.我们今天上厕所使用的卫生纸,出现至今也就一百年的时间。其发明的过程还很戏剧化。据说在20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进一大批纸,可由于运送过程的疏忽,纸面因潮湿而产生皱褶无法使用。老板史古脱脑洞大开,在卷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作为如厕用纸。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因其柔软且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而后又走向世界。

8786bf9e9aa93f53c33d02a9048ac5cd.jpg

书名:《徐霞客朋友圈》

作者:张详斌

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索书号:K928.9/826(弘书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徐霞客游记》的经典章节为蓝本,精选了读者耳熟能详的二十三处标志性游历地点,构成一幅立体的明代山水长卷。这些地点中,既有徐霞客探险开篇的天台山,也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的漓江、“玉龙峰高九千仞”的丽江,以及“寻闲洲岛,上小蓬瀛”的大理等。书中既保留《徐霞客游记》原文中地形测绘、溶洞勘察等核心地理考察内容,又通过精准注释与流畅白话翻译,化解古文阅读障碍。更具巧思的是书中构建的“古今对话场域”:徐霞客的“动态更新”不仅记录当日行程与地理大发现,还以跨时空文人互动的形式,让诗词典故与名人逸事自然融入地理考察过程。

人物介绍:

徐霞客(1587 年 —1641 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26岁起,徐霞客摒弃科举仕途,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游历考察生涯。他的旅程以家乡江阴为起点,逐渐拓展至大半个中国,最终足迹遍布今天的19 个省份、百余座城市。1613年 5月 19日,他首游浙江天台山并写下《游天台山日记》,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成为纪念他探索精神的文化符号。

推荐理由:

如果明代有朋友圈,徐霞客必定是顶流旅行博主!这位用双脚丈量山河的“古代特种兵”,以亲笔游记和文人雅士的互动评论,带你深入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

e6fd0ef9abd336c3b684741359d23c41.jpg

书名:《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用音乐治愈疲惫的灵魂》

作者:〔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J605.1/68(弘书阁)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戏剧专业。1979年观棒球赛获灵感,在经营酒吧间隙创作出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自此开启职业写作生涯。他的作品融合东西方文学特质,兼具爵士乐韵律与日本传统美学元素。1987年《挪威的森林》引发“村上春树现象”,《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谷崎润一郎奖,另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弗朗茨・卡夫卡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诸多荣誉。他以独特的“村上式”美学,为读者构建精神通道。

内容简介:

《村上春树的音乐异想世界:用音乐治愈疲惫的灵魂》是村上春树以音乐为线索的私人随笔集,更是一扇通往他文学与精神世界的独特窗口,全书收录100 篇关于古典音乐的短文与感悟,以及他私藏的486 张唱片目录与反思,每篇都围绕一张唱片、一个乐曲或作曲家的特定作品来展开,既有对音乐本身的分析与印象,也有村上自己在聆听中的记忆、心情、思想与文学创作中的关联,时间跨度大致涵盖1979 年至2008 年。该书通过音乐与文字的交织,展现村上春树的内在世界、艺术品味,以及他与声音、旋律之间的情感联系。

精彩片段:

1.我对于所谓的名盘没什么兴趣,因为经验告诉我,世间的评价与基准有时(常常)不适合我,所以我的一贯做法是以适当价格,尽量便宜地购入那些“姑且听听看”好像颇有趣的唱片……比起别人的评价,我更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个人喜好为优先考量。

2.就我迄今为止听过的演奏来说,弗兰塞斯卡蒂的演奏堪称绝妙无比,唯美的音色令人沉醉。勃拉姆斯、贝多芬不太敢谱写出来的扎实美音,《西班牙交响曲》却能火力全开似的飞驰,弗兰塞斯卡蒂也尽情展现了他的高超琴艺,仿佛全身的拉丁裔血液在骚动。

3.我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黑胶唱片到底哪里好?”要我说的话,黑胶唱片的首要优点就是只要勤于保养,音质就会变好。不厌其烦地擦拭干净,就能确实看见(应该说,就能听见)音质提升。我称这是“ 唱片的报恩”,至少CD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所以只要有空,我就会努力保养唱片。对我来说,便宜购入满布尘埃的老唱片,尽量擦拭干净,可是比任何事都令我开心。

090f508ee3b94975f35607876f58bac8.jpg

书名:《金钱:whence it came, where it went》

作者:〔美〕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索书号:F821.9/60(弘书阁)

内容简介:

在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的经典著作《金钱:whence it came, where it went》中,这位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以其犀利独到的洞察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逐层揭开了货币背后复杂深邃的运行真相。该书紧紧围绕“金钱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论述,开篇便以尼克松密友囤积贬值现金的生动轶事引入,随后循着历史脉络系统梳理货币的演变历程:从贵金属铸币的诞生,到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相继兴起、纸币的逐步普及,最终过渡至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尔布雷思重点剖析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纸币因过度发行而急速膨胀并最终崩溃的始末,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建立过程中激烈的政治博弈细节,以及进入20 世纪后各国政府与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制定上的反复试验与接连失误。最后他通过对通货膨胀、金融恐慌、大萧条等重大经济事件的深入分析,清晰地向读者揭示了一个核心结论“货币控制权始终是各方力量争夺的焦点”。

精彩片段:

在所有的经济学领域中,唯有货币学会用复杂理论掩饰、逃避真相,而不是揭示真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如汽车、情人、癌症,都只是拥有的人才觉得重要,但货币不是。无论有钱没钱,所有人都觉得货币很重要。因此,所有人都想要了解货币。